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局长信箱
首页新闻动态

甘肃煤田地质局举行专家论证会

时间:2009-12-22 00:00:00 浏览次数:0

作者:张海舟李学仁    来源:甘肃地质矿产报    时间:2009-6-3 上午 08:54:49   

    本报讯 根据国土资源厅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相关要求,5月26日,甘肃煤田地质局邀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唐建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局物测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晓翼等5名物探专家,举行了陇东巨厚黄土塬地区煤炭地震勘查疑难问题专家论证会。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史刚、厅长助理杨殿忠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继东、副局长马国林和专业技术人员共24人参加了会议。
  陇东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煤炭基地。根据省政府关于陇东煤炭勘查的安排部署,从2004年开始,甘肃煤田地质局先后承担完成了正宁南普查、详查及勘探,宁南普查、详查及宁县中部普查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地震勘查工作从沟谷弯线测量到少量巨厚黄土塬直线试验再到常规测网布置的大面积工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激发、接收因素,基本掌握了该类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施工难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该地区属典型的黄土塬区,黄土层厚0~300米,经过风蚀和雨水长期冲刷切割,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塬、梁、峁、坡、沟、川等地貌景观,塬上农田、经济林、村庄分布密集,使地震勘查激发条件复杂多变,对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攻克巨厚黄土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技术,提高煤炭地震勘查的精度是目前煤炭地震勘查工作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论证会上,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巨厚黄土塬区地震勘探的特点,即:土层巨厚、松散干燥、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强烈,导致激发、接收条件差;受震源激发影响,易产生规则干扰和次生干扰;黄土厚度变化剧烈,地形起伏较大,导致表层调查极其困难,小折射资料误差较大,表层静校正资料获取困难;表层结构复杂多变,原始记录上中、深层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讨,提出了许多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建议。一是采用深井、大药量激发的方式提高单炮信噪比;二是用地震、测井、钻探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三是通过“两低一高”(低爆速炸药,低频检波器,高叠加次数)方式进行勘查作业;四是用多井组合的方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甘肃地质矿产报》(2009-06-03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