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勘探红似火
时间:2011-06-05 00:00:00 浏览次数:0
“乌金”勘探红似火
——甘肃煤田地质局“十一五”主要成就回眸
“十一五”期间,甘肃煤田地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以稳步提高职工收入、保持队伍和谐稳定为目标,着力做大做强地勘主业,坚持多元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十二五”时期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特点和成效是:
◎坚持发展要务,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五年来,累计完成产值22.3亿元,比“十一五”规划指标超额完成126.7%;“十一五”末完成总产值7亿元,是“十五”末总产值2.32亿元的3倍;净收入实现年均增长45.6%,比“十一五”规划指标超额完成167.3%,“十一五”末实际完成净收入是“十五”末的5倍;“十一五”末全局总资产达19亿元,是“十五”末4.53亿元的4.2倍;“十一五”末全局净资产达6.82亿元,是“十五”末2.26亿元的2.6倍;“十一五”末实现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4.16万元,是“十五”末1.64万元的2.5倍,年均增长30%;职工安置率达95%,比“十五”末的88%增加7个百分点;共探明煤炭资源量135.88亿吨,新增煤炭资源量117.84亿吨,比“十一五”规划指标50亿吨超额完成67.84亿吨;质量安全状况良好,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重视项目建设,地勘主业发展迅速。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紧紧围绕“工业强省”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中心带动,助推两翼齐飞,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累计完成钻探进尺152.
◎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探索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精心培育经济实体,逐步形成了地质勘查、工程施工、宾馆旅游与小工商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全面发展地勘主业的同时,恢复和新上煤质与岩土检测项目43项,组建矿山安全产品检测技术公司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开展矿井储量复核、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灾害地质、土地规划工程等项目,地勘延伸业得到长足发展。华辰建筑安装公司从内部走向社会,与新注册的白银房地产开发公司形成了产业链。平凉华辰宾馆建成运营,华辰山庄完成别墅区和室内生态园、网球场项目建设。局租赁金发国土整治科技示范园发展现代农业,一三三队广沿沟农场完成200万元土地整理项目,一四九队武威农场转变经营理念,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三个农场的稳步发展形成了煤田局新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增长点。
◎推进科技创新,找矿水平不断提升。始终坚持科技兴局战略,用先进的找矿技术和精良的勘查设备推动地质找矿工作。一是勘查施工技术不断改进。针对陇东地区煤层埋藏深、黄土覆盖厚、涌水漏水及易发生坍塌掉块等问题,开展钻探工艺研究,绳索取芯技术开始应用,解决了施工难题,部分钻机的煤田钻探能力达到
◎实施人才战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目标,全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严格按照干部工作有关法规和制度,及时调整充实基层各队、所、院领导班子,确保了各单位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任干部,对那些懂经营、会管理,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适时选配到中层岗位和领导班子中;积极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五年来,共提拔县处级干部18名、科级干部97名,轮岗交流县处级干部23名、科级干部39名。本着“实际、实用、急需、择优”的原则,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五年来,共引进各类管理人才、高等院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118人,研究生14人。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训”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机关处室(部门)专业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员培训体系,适时制定出台《甘肃煤田地质局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基金制度,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干部职工6000多人次,开创了人才工作新局面。
◎强化基础管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的观念,从小处着眼,从细节抓起,夯实管理基础,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推动基础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质量安全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保持认证。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新增制度14项,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财务工作日益规范。机关管理以“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从加强作风建设入手,制定《机关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十条纪律》,完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和工资审批、机关日常管理等58项制度。着力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机关工作纪律,及时配备更新现代化办公设备,机关工作规范化水平和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
◎加强党的建设,政治保障更加有力。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局队(所、院)两级党委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推进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先后有 64名入党积极分子被吸收为新党员,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研究制定《甘肃煤田地质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方案》、《局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不断加大领导干部离任、重大项目及日常经济工作审计力度,广大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以“坚持科学发展,增强资源保障”为主题,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健全完善了体制机制,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推动了煤田地质事业的科学发展。围绕“三项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找准查出了影响地质找矿的制约因素,理清了改革发展思路,增强了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信心。五年来,党的建设成效显著,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一四六队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多名党员受到省委、省直工委表彰,1名同志被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在省委和省直工委检查考核中,局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组学习、机关党建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构建和谐单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扎实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和和谐地勘单位建设活动,积极培育符合煤田地质特点的地勘文化,单位文明程度和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先后组织参加了国土资源系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和“创骄人业绩、促和谐发展”演讲大赛以及省直工委“扬甘肃精神、展时代风采”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多个节目和个人受到表彰。各酒店组建文艺宣传队,积极参加系统内部文艺汇演,发挥了展示形象、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作用。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的职能作用,组织举办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业余生活。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及时改版局网站,创办全局性内部刊物《甘肃煤田地质信息》,在各类新闻媒体发表稿件700多篇,有31篇政研论文在全国煤田(炭)地质系统推荐交流。积极实施惠民工程,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工作和生活,一批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关心支持下,先后在天水、庆阳争取政府划拨土地66亩和100亩,用于普查队整体搬迁和庆阳资源勘查院基地建设,目前都已取得较大进展,兰州科研基地用地也在积极争取之中。与此同时,局属各单位积极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对职工宿舍、文化活动中心、职工食堂和住宅楼进行装修改造,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突出文化建设,对外形象显著提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对外宣传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377篇,一四六队荣获全国煤田(炭)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一四五队政研课题《服务科学发展,推进地勘单位党建工作》被评为政研优秀课题,有三位同志分别被中煤地质报社、中煤地质政研会评为优秀记者和先进个人。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在兰单位干部职工观看大型民族舞剧《大梦敦煌》,先后开展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参观革命圣地和地质博物馆等活动,举办全局职工运动会,参加了“国土杯”乒乓球比赛,为培育干部职工进取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成功承办了全国煤田(炭)地质局(队、院)2010年年会,扩大了对外影响,提升了“甘肃煤田”的良好形象。在省国土资源厅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下,举行了平凉、庆阳两市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庆功典礼暨会战启动仪式,特别是在庆阳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祝捷大会上,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刘伟平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进一步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地质找矿的热情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