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局长信箱
首页一三三队新闻动态

平凉之行

时间:2011-08-08 00:00:00 浏览次数:0

    真好,在清明时节去了一次平凉。

    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一直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的版图,属北地郡,自那时起,平凉就纳入秦王朝的统治之下,前秦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八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至今平凉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哺育了勤劳朴实的人民,也走出了皇甫谧、牛僧孺等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文化底蕴厚重。静宁剪纸、崇信刺绣、平凉纸织画、庄浪木雕、庄浪草编等在全省小有名气。这又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街道整齐宽敞,一尘不染,街道两旁多是一株株粗壮的垂柳,那随着微风轻轻展臂、婆娑起舞的柳枝,也在用最欢快的舞蹈,迎接初次到来的游子,偶尔的,几株柳枝轻拂过脸颊,轻轻抚去旅途的劳顿。翠绿未展,桃红已现,那娇美而不失庄重的红蕊,带着几分矜持,对我这个远方的,有些陌生的客人,欲迎还拒。

 

    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平凉名胜颇多,崆峒山、太统山、双凤山、南石窟寺、龙泉寺、北山森林公园、王母宫、文庙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在朋友的介绍下,我们专程游览了一趟闻名已久的道教第一名山——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在地理上,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 王国,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集雄伟与俊美为一身,其建筑各有特色,望去犹如琼楼玉宇,恰似仙境一般。从“朝天门”起,到“黄帝问道处”的石碑前,再往上,抓着扶手铁链,上挂着一副副连心锁,游人把爱情的忠贞,悬挂在“仙境”之中,也许这是一种永恒的象征?石碑书写的“上天梯”,更有超凡入圣的造境。伫立“天梯”前,仰望上天的路,石崖夹道,高入云天。正如对联所写的:“云山拾级通天道,客海设槎谐道门”。游人倚着天门喘气,抬头望见高山险峻,在悬崖峭壁上盖的庙宇,犹如天上瑶台。伫立山腰,俯瞰平凉城,整个城市一览无余,再往上直至峰顶,即可远眺八百里秦川的壮丽。登顶,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在心中翻涌,难怪那么多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诗仙李白就有“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之赞叹;诗圣杜甫有“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的吟唱。而林则徐的悲壮诗句“塞下传笳歌敕勒,楼头倚剑接崆峒”,更是唱出了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说起崆峒山,不能不说起广成子,崆峒山因轩辕皇帝问道于广成子而被尊为道教第一山。广成子为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的石室中,自称养生得以道法,年一千二百岁而未成衰老。《神仙传》称其为轩辕时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其传说首见于《庄子·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在千百年来,广成子那飘逸优雅的身姿,已与崆峒山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只留下后人无限的遐想与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