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煤田地质局(省煤炭开发投资公司)“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方案
时间:2012-05-18 00:00:00 浏览次数:0
为全面贯彻落实局和公司《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根据深入联系村、联系户了解掌握的情况,结合局和公司实际,现提出如下帮扶方案。
一、基本情况
虎洞乡魏家河村: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17户,其中贫困户242户,占76.3%;1567人,其中贫困人口1105人,占70.5%;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260元。全村耕地面积13896亩,其中梯田6116亩,占44.1%,坡地7780亩,占55.9%;户均占有耕地43.8亩,人均占有耕地8.9亩。主导产业以旱作农业和种草养畜为主,2011年种植紫花苜蓿4200亩,户均13.2亩;羊存栏3100只,户均9.8只;大家畜存栏512头,户均1.6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作物6049亩,户均19.1亩。全村有水窖1172口,户均3.7口。村小学现有教师4名,学生30名。
虎洞乡贾驿村: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386户,其中贫困户212户,占54.9%;1852人,其中贫困人口787人,占42.5%;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全村耕地面积16393亩,其中梯田6333亩,占38.6%,坡地10060亩,占61.4%;户均占有耕地42.5亩,人均占有耕地8.9亩。主导产业以旱作农业和种草养畜为主,2011年种植紫花苜蓿4800亩,户均12.4亩;羊存栏2400只,户均6.2只;大家畜存栏503头,户均1.3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作物6730亩,户均17.4亩。全村有水窖726口,户均1.9口。贾塬小学现有教师2名,学生12名。
秦团庄乡贾塬村: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68户,其中贫困户185户,占69.0%;1341人,其中贫困人口940人,占70.1%;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53元。全村耕地面积6000亩,其中梯田2970亩,占49.5%,坡地3030亩,占50.5%;户均占有耕地22.4亩,人均占有耕地4.5亩。主导产业以玉米、马铃薯、葵花、荞麦和绒山羊养殖为主,2011年绒山羊存栏2631只,户均9.8只;大家畜存栏226头,户均0.8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作物6000亩,户均22.4亩;种植防风沙棘30000株。全村有水窖1402口,户均5.2口。
秦团庄乡秦团庄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09户,其中贫困户80户,占38.2%;1044人,其中贫困人口352人,占33.7%;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660元。全村耕地面积4900亩,其中梯田750亩,占15.3%,坡地4150亩,占84.7%;户均占有耕地23.4亩,人均占有耕地4.7亩。主导产业以玉米、马铃薯、葵花、荞麦和绒山羊养殖为主,2011年绒山羊存栏3260只,户均15.6只;大家畜存栏730头,户均3.5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作物4000亩,户均19.1亩;种植紫花苜蓿1000亩。全村有水窖1605口,户均7.7口。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进村入户实地调查了解,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受地理、自然、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信息来源不畅,对政策了解不够,科技文化知识欠缺,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脱贫致富的手段非常有限。经初步了解,分析梳理,制约四个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年均降水量不足
2、人均占有耕地多,但土地大平小不平,坡地多、平地少,“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现状非常严重;
3、农作物以玉米、荞麦、洋芋以及小杂粮为主,但十年九旱,投入高、产出低,经济效益不佳;
4、农业投资少,信贷资金缺口大,农田水利、村组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落后;
5、养殖业以养羊为主,但都以户为单位,规模小,且养殖圈舍设施差;
6、农民科技知识欠缺,专业培训缺乏,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低;
7、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机制不活;
8、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门路窄、信息闭塞;
9、村级小学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课桌陈旧,图书资料、体育活动器材、电教设备缺乏;
10、村级卫生所不健全,农民看病就医存在困难;
11、文化设施落后,除村委会房屋外,基本无文化活动场地,文化生活非常单一。
三、贫困户存在的实际困难
1、部分家庭存在危旧房(窑),常年失修,缺乏改造资金;
2、人畜饮水有一定困难,特别是部分养殖户用水缺乏;
3、部分家庭子女多,子女上学缴费存在一定困难;
4、一些家庭成员有病未能及时治疗,看病还存在一定困难;
5、脱贫致富手段单一,发展养殖业普遍缺少资金,也缺少技术;
6、农资化肥紧缺,影响春耕春播。
四、近期需要重点帮扶的工作
通过对联系村和联系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类,按照急需解决、中期考虑、长远规划三类分别制定帮扶措施,明确解决时限和责任,逐步推进的帮扶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帮助解决春耕农资短缺问题。在春耕时节,由联户干部出资,为联系的217户贫困户各帮扶300元左右的春耕物资,主要包括化肥、种子、地膜等。
2、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利用农闲季节,为联系的四个村每村平整标准化梯田300亩左右(重点考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土地整理),到2015年累计为四个村整理标准化梯田3000亩左右。同时,配合乡村两级积极申报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减少“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数量,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3、分期分批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经初步了解,虎洞和秦团庄两个乡政府所在地各有一眼机井,井深分别为
4、扶持发展养殖业。环县羊肉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地农户也有养羊的传统和积极性,基本是户户养羊。目前,农民除外出打工外,养羊是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由于技术、资金等限制,总体未形成产业规模。计划在帮扶有养殖愿望的农户修复圈舍的基础上,增加养殖数量,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帮扶,再逐步扩大规模。视养殖业发展情况,可以自然组或村为单位或以几家农户合作等形式建设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发展壮大养殖业。同时,帮助成立养殖协会,为农户搞好销售工作。在抓好养羊的同时,也可考虑发展养猪、养鸡、养牛等其他养殖业。
5、扶持发展种植业。环县虽气候干旱,但山区适宜种植荞麦等小杂粮,且有较大的销售市场,既可满足农户生活之需,还可加工销售增加农户收入。下一步可作为脱贫致富的项目进一步调研论证。同时,为配合养羊,大力发展草畜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户退耕种草(如种苜蓿),以草养羊、养牛,以杂粮养猪、养鸡,形成种植、养殖产业链。
6、解决村级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四个村有4所小学,学生最多的有60人,最少的只有12人,其中1所条件较好,3所需要帮助。今年主要解决教室漏雨、操场硬化、建雨水集流窖、配置电教设备(电视机、电脑)、修复或购置桌椅、配备图书等。另外,引进北京罗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虎洞乡中心小学建设标准化电教室。
7、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目前,四个村除村部外,都无文化设施阵地,农民文化生活非常单一。乡村干部和农民都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今年计划先给每个村建一个篮球场和一个图书室(农家书屋),并发动职工捐赠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料,购置农民所需的农业科技书籍等,使书屋成为农民汲取知识、沟通交流的场地。
8、逐步解决农村道路修建和农户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建设方面,目前四个村的乡村道路都已基本建好,但因农户居住分散,部分通往各组及农户家的道路和通往耕地的道路还比较差,需在今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同时,部分农户居住条件差,还有一定的危房(窑)存在,需在进一步摸清情况后提出改造方案,本着农户自筹、贷款担保、帮扶单位和干部适当资助等途径逐步解决。
9、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根据村上和农户的需求,利用农闲时节,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在四个村分别组织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实地培训,发放科技宣传资料,进行面对面讲解和交流,增强农民科技素质,推广普及科学种养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另外,按照省委“双联”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做好政策宣传、观念转变、信息传送、矛盾化解等工作,促进联系村社会家庭和谐发展。联系村和贫困户提出的诸如农业发展信贷资金缺口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门路窄等问题,通过调研论证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分期分批解决。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1、建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专项帮扶基金。帮扶基金主要用于联系村特困户的生活保障大病救助危房维修补助和学生助学救助;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优势产业的小额贷款贴息;用于联系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补助等,目的是改善特困户的基本生活,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帮扶基金坚持自愿性和长效性的原则,贯穿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过程,保证基金滚动发展。帮扶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坚持“两公开两监督”原则,一方面定期向本单位公开基金收入、支出、用途,接受捐款人的监督;一方面定期向联系村公开受益人受助情况和扶持建设项目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资金来源主要由联村单位募集、干部适当捐助,以充分发挥联村单位、联村干部以及其他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达到全员参与联村联户的目的。
2、建立前方帮扶工作站。在虎洞乡和秦团庄乡分别建立前方帮扶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租房2-3间,分别购置一定数量的办公设施和住宿床铺被褥,确保工作站经常有人办公,方便联系帮扶工作。
3、加强相互沟通协调。为确保帮扶责任落实和行动有序开展,四个村的协调联系小组组长、副组长要充分发挥靠前指挥、统筹协调的作用,联系指导联村单位的帮扶工作,做到部署有方、心中有数。同时,联村单位要及时向协调联系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沟通,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群策群力,扎实开展帮扶工作。联系同一个村的单位,要加强互相沟通交流,整合帮扶力量和资金,定措施、上项目等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优势互补、抱团帮扶,一同研究拍板,一同出钱、出人、出力,使帮扶工作整齐划一、高效推进。由帮扶单位负责,4月底前将所帮扶村的脱贫规划(2012-2015年)上报局(公司)双联领导小组办公室。
4、要把握工作原则。各单位在帮扶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帮扶,侧重于治本帮扶,精心研究,主攻村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村民受益最多的实事。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和听取乡、村组织及村民的意愿和意见,调动村、户的主观能动性,重要的帮扶项目要按照村民提议、乡上把关、单位确定、局里研究的程序,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要把握各村帮扶工作的平衡性,做到不乱表态、不乱上项目、不乱发钱物,避免帮扶单位事事管、联系村事事依赖、联系户事事等靠要的现象。
5、按照省委单位进村、干部入户的次数和时间要求,各单位要分批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全面掌握脱贫规划执行情况、联系户经济负债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定期到户帮扶的基础上要通过电话经常与联系户联络沟通,掌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各村联络员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衔接协调工作,并及时向局(公司)双联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情况。
6、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双联工作经验。多方了解、学习借鉴其他省直部门和省属企事业单位开展双联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互相交流,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优化帮扶工作思路和措施,力争取得良好效果。
7、营造浓厚活动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简报、信息等载体,大力宣传局和公司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典型,注重总结“双联”工作经验,及时宣传推介,相互学习借鉴,在局和公司上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我们的工作内有活力和动力,外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