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局长信箱
首页地勘文化

海石湾井田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发现

时间:2017-04-05 10:49:53 浏览次数:0

  窑街矿务局窑街矿区是甘肃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据历史记载,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窑街就开始由民间采挖煤炭。解放后大规模的勘探工作始于1954年,当时由西北煤田地质局一三四队等单位承担。随着机构的变迁和区域勘探的划分,1977年初,一四九队进入窑街煤田的深部(北部)及外围进行找煤勘探。当时,窑街矿区的一、二、三、四号矿井由于多年开采,煤炭储量处于匮乏、递减、限制阶段,个别矿井已频临报废。再加之当时支援青海省煤炭资源和连城电厂扩容、兰州河口煤制气厂的发展,每年需增加煤炭110多万吨。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在老矿区及周边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为窑街矿区的生存提供接续充足的煤炭资源保障。可以说一四九队受命于艰难时刻,勘探于机遇之中。

    1978年至1980年,一四九队奋战在窑街煤田北部,累计完成煤田钻孔24个,钻探进尺17743.07。通过19号孔和40号孔断层证实,窑街煤田以南具有一定的含煤远景。在此基础上,一四九队地质技术人员在窑街2号竖井精查及深部扩大区普查勘探过程中,系统研究了窑街煤田的沉积特征后,建议在海石湾一带的享堂群开孔钻探,扩大找煤范围,并建议地质公司将马家岭以南、湟水以北的大片掩盖地段列为一四九队1981年的找煤勘探项目。
    得到公司和煤炭部地质局同意后,19819月份开始施工两个找煤钻孔。为找到新的煤炭资源,广大地质职工与荒漠深山为伴,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们默默奉献,绘就的是蓝图,奉献的是宝藏。以戴祥生、周文昭、许太伦、黄载忠、方加吉等同志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收集资料,精心组织,研究地质构造和煤系。19824月终于见到了厚19.78的特厚煤层,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此揭开了发现窑街矿区东南部海石湾井田的序幕,为该区进一步找煤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以上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完成的《海石湾找煤勘探成果》被甘肃省煤炭工业总公司科技大会评为“甘肃省煤炭科技进步”壹等奖。

    1983年,经过一四九队进一步勘探,在马家岭以南初步控制了约4平方公里的含煤范围,估算储量约6724万吨,从而发现了海石湾井田。经过一年多的普查勘探,共施工钻孔22个,合计钻探工程量17226.2519853月一四九队提交的《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煤田——湟水普查勘探地质报告》,扩大了窑街煤田南部含煤面积8.8平方公里,获煤炭资源储量21143万吨。该井田的发现,为窑街老矿提供了后续资源,也是“六五”期间一四九队的一个新贡献。

    海石湾井田位于窑街煤田南部,距兰青线海石湾火车站北约3公里,交通便利,建井条件好,与窑街一号井田以F3断层相隔。随着三号井报废、二号井产量递减和四号井逐步转向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形势,兴建海石湾矿井已是势在必行。

    由于一四九队的突出贡献,19853月,煤炭部唐山会议在新建矿井项目表中列入了海石湾矿井,确定该井1990年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海石湾井田不设及与相邻井田的边界划分,自成独立井田,所以,经甘肃省煤炭工业局与煤炭部地质局商量,跨越详查阶段,直接由普查进入勘探(精查),大大加快了海石湾井田的勘查进程。从1985年开始到19885月,历时三年两个月,共获煤炭储量29498万吨,圆满完成了野外勘探任务,开始进行报告的编制提交工作,由一四九队代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周文昭出任项目负责人和报告主编。经过广大职工和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奋工作,19886月一四九队提交了《甘肃省兰州市窑街矿区海石湾井田煤炭勘探报告》。1988107,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该报告。正如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在198889审查报告意见中指出的那样:“一四九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完成了海石湾井田的勘探工作,获煤炭储量A+B+C2.94亿吨。周期短、费用低、工程质量好,研究程度较高,为矿井开发打下了很好基础,经审查,《报告》基本符合《煤炭资源勘探规范》的要求,可以作为矿井建设设计的依据”。19892月中国煤田地质局表彰一四九队“窑街矿区海石湾找煤”项目的有功人员戴祥生、周文昭、黄载忠、许太伦等,并奖励“新发现资源奖”1万元。

    1991年7月17,海石湾井田煤炭勘探报告被煤炭工业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评为第六届全国“优质报告奖”,一四九队荣获“新发现资源奖”殊荣。

随着海石湾井田的开发建设,兰州市红古区政府、窑街煤电公司等单位从窑街迁驻海石湾镇,使原窑街矿务局焕发了生机,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使海石湾镇成为连海经济开发区和红古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兰州市的能源城镇之一,为甘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